今天一早就和姐姐他們研究所一起去參加奇美博物館
我想我是這群人中 唯一的"成年"外行人吧 XD (其他都是帶小孩)
想想
距離上次去奇美博物館 應該有7-8年了
入口處的廣場雕塑群不變
還是那高大的大衛像最為搶眼
停車場似乎變大了許多
而且有更多的觀光客到來
進去參觀前
博物館還給大家看了參觀注意事項的小影片
感覺很有認真經營和維護館藏的感覺 而且裡面的解說牌也看的出用心^^

因為這次參觀博物館 遇到其他兩到三團的旅行團
我和姐就想 既然~參觀樓層為5-8樓
那八樓是不是人最少???
錯~ 大家都很聰明= =
結果不管到了哪裡 人都很多
到了八樓 因為聽說有導覽
但是都沒看到人 於是我就像工作人員問一下
沒想到這個工作人員想了很久
就說 那~我來跟你們說一下好了
可釋當她聽到姐是美術系的時候就說:"我們.....就當作分享好了..."
雖然她說的這麼謙虛 但是她說的其實還不錯唷~~~
而且聽到八卦 原來卡蜜兒和羅丹是交往的關係阿
而且風格有相似的感覺
出了電梯有一個很小的作品
看似不起眼 其實放大了就是很動人的作品
這大概就是藝術家不同的地方
對事情細微的專注力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
那位工作人員還說
爲什麼以前的作品做的如次精細和動人?
或許是因為以前外界的誘惑較少
人們都很專注在自己的作品上
而現在則講求效率和速度 一個作品很快就完成
但是那種古典美卻很難再重現
想想似乎也有道理 台北的朱銘最有名的就是太極系列
充滿力與美 簡單的線條 卻能清楚表達他要表達的東西
(而且朱銘花了很多的功夫研究雕塑的素材呢!!!)
雖然各有各的動人之處
但現代似乎少有看到這類古典藝術之作
話說回來 似乎很少能叫出幾位雕塑家的名號
或許是需要更好的功力的藝術家 才能進行成功的雕塑吧
畢竟一個是立體 而一個是平面

八樓其實就是一些雕塑 再來就是標本 標本以前就看到快爛了 就跳過吧!
接下來的樓層
我和都著重在畫作及雕塑上
那些古董什麼鬼的 就跳過吧
(反正那些更加外行 走馬看花過很多次了==)
我花了較多的功夫研究奇美的"鎮館之寶"那幾樣畫作
我很喜歡像"拾穗"那樣的農村風光還有對馬兒的描繪
這種帶有濃濃的淳樸氣息 就算是趴在地上看她數遍都不會累

接下來就是看畫風(派)的演進
有古典派到矯飾 巴洛克 洛可可(開放.歡樂氣息) 新古典 印象派 一直到現代的等等
其實都是在探討道德是不是該和藝術合為一
保守的認為 藝術應該像宗教一樣 要教化人心
而認為應該放入自己的情感
或是浪漫派的 就會出現像裸體女神那一類的作品
或是畫風帶點澎湃等震撼人心的畫作
但是就會發現
當一個畫風久了 就會有一個創新的出現
就像流行依樣 永遠都在變
但是大家總是會隨著廠商隨雞起舞
在畫中看到女神穿羅馬鞋
........這不正是最近開始又流行起來的東西嗎?
這時不禁覺得 這....就是流行嗎?
服飾廠商不過把舊東西拿出來拼拼湊湊
而大家就好像這是新出來的東西一樣 趨之若鶩
難怪復古風似乎永遠都不可能消失
只能嘆
只要是人 都會有追逐流行的衝動

水彩 似乎是近代才慢慢出現的
但是總體而論 我還是比較喜歡油畫
或許是那種濃濃的色彩
很厚實 似乎摸得著的感覺
而水彩似乎帶點透明 看起來很清涼但是似乎就像水一樣 洗了就沒了
我也說不出所以然 但是就是比較喜歡油畫
也或許油畫發展時間長
當然成功之作也較多
或許將來 水彩甚至會比油畫有更高的境界哩

這次到奇美博物館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比以前要成長了
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也帶回了比以前更多的收穫
除了畫作 還有埃及文物 還有那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胸部女人的小雕塑代表豐收(超印象深刻的)
雖然看這些 我無法像內行人用專業的眼光看他們
但是就像我曾經看到的:
"一幅畫可以有很多種看法 可以站著看,可以坐著看,可以倒著看
可以坐在馬桶上看 可以躺在浴缸裡看 可以從正面看 可以從背面看 還可以轉圈圈看 一邊運動一邊看
但是~ 你看的時候在想什麼?
想如果自己繪畫多好 想畫家長的如何 想她畫的目的是什麼 想.......
是否有一道光 牽起相望的兩端?
是否有點光 照亮心與心間的距離?"
我沒有專業的知識
但是 我用我自己的心
從畫中找到我想要得到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re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